唐模
唐模村,原为安徽省歙县所辖,现属徽州区。
是唐朝越国公汪华的太曾祖父叔举创建的。
2020年2月,对全国医护工作者实行门票免费优惠政策。
中文名唐模村 行政区类别村 所属地区中国安徽省徽州区 地理位置黄山市徽州区潜口镇 著名景点唐模景区、同胞翰林坊
目录
1 唐模概况
2 唐模历史
3 今日唐模
4 地理位置
5 唐模文化
6 保护开发
7 民俗风情
8 旅游景点
9 资质荣誉
10 唐模交通
11 唐模美食
12 历史名人
13 免费信息
1
唐模概况
公元923年,汪华的后裔汪迁回故乡,起先居住在山泉寺。年近古稀的汪思立博学多才,精于天文地理。他用八卦相中了山泉寺对面的狮子山,而且那里有太祖叔举种植的大片郁郁葱葱的银杏树,认为在这里居住可以发子发孙。故汪思立率儿孙迁到狮子山居住。
经过几代人的辛苦劳动,先后建立了中汪街、六家园、太子塘等建筑物,逐步形成了一个聚族而居的村落。汪思立率儿孙重返徽州时正值五代年间后唐建立,诸侯纷争,强盛的唐朝已不复存在。
汪氏子孙不忘唐朝对祖先的恩荣(即隋朝名将汪华归顺唐朝后被封为越国公,死后谥“忠烈王”),决定按盛时的规模建立起一个村庄,取名“唐模”(另一说按盛唐时的模式、风范、标准建立)。
1087年,郡北许村的许贵一、许贵二兄弟俩因父母双亡,投靠唐模姑父家。
经过几代繁衍,许氏比当地的汪、程、吴三姓人丁更为兴旺,成为唐模的大姓望族。
但他们不忘姑父的收养之恩,仍沿用“唐模”这个村名。
唐模村庄的形成、命名,是古代的徽州人重视风水与忠君思想结合的产物,深深地烙上了历史文化的印制。
唐模村名的由来现无史料可查,既不能简单的望文生义,也不能凭空想象,还得要从村落历史和宗族文化的脉络中找寻蛛丝马迹才是。
唐模地处古徽州腹地,程朱理学及宗族文化根深蒂固。据唐模《许氏宗谱》记载,最早在唐模,定居的为程姓,时名程村,汪氏后来傍程姓而居,植银杏树(现仍枝繁叶茂,清阴覆地,有
1370多年历史)选址建村,现还有一片街区称宗汪。汪姓在徽州是二大姓显族,早在明代《新安名族志》就记载徽州“十姓九汪”。虽然汪姓历代出了许多显贵名人,但影响力最大、最久远的人物却是汪华。
隋朝末年,时世变更,战乱频仍,汪华揭竿而起,摄歙州刺史,攻下歙、宣、杭、睦、婺、饶六州,自封吴王,因此,徽州在隋末战乱中没有受到大的骚扰,人民安居乐业。唐初汪华归顺新朝,为总管六州军事,歙州刺史,因功绩卓著,受封越国公。汪华后来一直被人人奉为地方神。
南宋淳祐五年,许姓桂二公从歙北许村迁至唐模定居(后成为唐模大姓),无独有偶,许氏十六世孙许远也是大名鼎鼎的唐朝忠烈王。唐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安禄山之子安庆绪遣将尹于奇率叛军十余万猛攻睢阳城(令河南商丘),时任睢阳大守许远与张巡互相配合,屡败叛军。睢阳城被围时,内有军民六万,宁死不屈,宁互食而不降,城破后仅存四百余人。古来忠节惨烈者,莫如此战。雎阳之战阻止了叛军南侵,使江淮广大地区百姓免遭战火蹂躏。因此,许远也被徽州许多地方作为神来祭祀。现在唐模檀干圆忠烈庙内还供奉着许远、张巡的石雕像,至今香火不断。
“地以人名显、人以地增辉”,汪华、许远是唐模大姓汪、许氏族的祖先,也是族人引以自豪的唐朝“英模”,汪、许两姓为了同遵唐祖,以祖先为楷模,立“唐模”村名为祖宗树碑,纪念先贤,歌功颂德,顺理成章。
忠君铸造了唐模,尽孝则成就了名闻遐迩的檀干园。相传,清初唐模许氏有一位叫许以诚的富商在苏浙皖赣一带经营36爿当铺,时称36典。母因子贵,在山村里过了一辈子的许以诚的母亲十分向往“人间天堂”的杭州西湖,就向儿子提出了想游览西湖的愿望,但苦于山高路远,车马劳顿,年老体衰不便成行。于是这位孝子不惜巨资在村边挖塘垒坝,模拟西湖景致,修筑亭台楼阁、水榭长桥,湖堤遍植檀花和紫刑,供母颐养,园内也有三潭印月、湖心亭、白堤、玉带桥等胜景,恰是一处微缩的西子湖。镜亭是小西湖的中心,亭内四壁以大理石砌成,镶嵌有苏轼、朱熹、董其昌、黄庭坚、倪元璐、文征明、米芾、蔡襄、查士标等书法大家碑帖,林林总总,蔚为大观,仿佛是一座新安碑园。据说曾国藩来徽州镇压太平军时,发现了这些宝贝,欲把它盗走,终因体积太大而罢手。田园内遍植檀花,又有一泓小溪缓缓绕流,取《诗经》“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之意而名曰“檀干园”。
现唐模村以狮子山为支撑点,村的西南面有一方圆数十里的丘陵地带象形山;东、北、西面是广阔的小平原;越过狮子山7华里即为丰乐河。如今村中还保存着较完好的青石板路,一条小溪穿村而过,溪中有一座清代建造的高阳桥。过桥即见小溪南面的古银杏林。林前有太子塘,塘右侧有太子庙。紧依太子庙是一座典型的古徽建筑"状元府"。相隔一巷之地的是现台湾国民党要员许村玉的旧宅。过高阳桥沿小溪北面而下,有尼姑庵和许氏大祠堂。再往前便可见到闻名中外的唐模小西湖。越过小西湖,即见全国罕见的"同胞翰林"碑坊。八角亭、蜈蚣桥深深掩藏在郁葱的樟树林中。唐模村堪称为一座园林式古建筑物馆。
2
唐模历史
唐
模始建于唐,始称檀干。公元923年唐越国公汪华后裔汪思立受父之命娶此地程氏为妻,遂迁居该村,并利用风水原理栽植银杏树选址建设家园。同时,为表先主(唐朝皇上)对其祖先汪华及其后代的隆恩,取忠君、忠主之意,决定仿效“后唐”营建一个标准而模范村庄,便改村名为“唐模”。汪思立也便是汪姓迁歙(辖区相当于现在的黄山市)始祖。南宋时,许姓由歙北许村迁入,与原居的程、汪、吴三姓混居,遂为该村大姓。至今村中还留存有唐朝皇帝册封汪华的圣旨和汪氏家族由植树选址而始的族谱。
唐模古村经宋、元时期的发展,到明、清时期逐渐强盛。特别是清代初期最为鼎盛。这与徽商的发展时间上基本吻合。可见古徽州发达村落的营建和发展与徽商的强大经济实力是分不开的。
唐模村历史上特别是明清时期经济发达。徽州地区有“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田园”之说,意思就是徽州地区山多田少。在以前以农业为完全产业的社会中,这是一个地区经济的致命要素,于是便有了“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之谚语。意思为怪命不好,生在徽州,养到十三四岁,便要到外面去做学徒帮工谋生。经过一代代徽州人的努力,这帮人中便有的成了徽商,成了大老板。加上徽州土特产等资源丰富,又成了徽商形成的要素。从晋代开始便有了徽州人外出谋生,到了明清时期,徽商达到鼎盛,据说那时期徽商掌握的财富占了整个中国的三成,到了富可敌国的程度。穷苦出身的徽州商人发达后,更注重对教育的投入和故土建设,这便形成了徽州人才的辈出、亦商亦儒和徽州一系列的村落建筑。唐模也是在这种背景下发展起来的。现在,无论是地方志的记载,还是村中人们的流传,有很多就是发生在这里的故实。
3
今日唐模
唐模景区自然环境优美,人文景观丰富。至今保存了较为完整的古村落空间格局和历史风貌。恬静的田园风光和古朴的人文景观相得益彰,青山绿水,粉墙黛瓦,是个具有浓郁徽派气息的古村落,特别是唐模人在选择、营造、完善生存空间,规划布局整体村落方面的创举堪称皖南古村落之典范,唐模村的水口园林更是皖南古村落水口园林的杰出代表。唐模景区现存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清代祠堂4处,清代民居100多幢。以及“水街”、“许承尧先生墓”、古桥、古井等历史人文景观;“千年古银杏树”等古树名木和元、宋、明、清时期名家真迹。
唐模是黄山市十大景区之一,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安徽省文明旅游示范景区”和“全国文明村”,素有“中国水口园林第一村”之美誉。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扩展项目,深受各界媒体和世界旅游组织的广泛关注和肯定。
4
地理位置
唐模景区位于黄山市徽州区潜口镇境内,距徽州区政府所在地岩寺镇10公里,距黄山市中心城区(屯溪)26公里。与自然和文化双重遗产——黄山风景区相距43公里,至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歙县城区12公里。经过唐模的二级旅游公路的改道拓宽工程已经完成;交通部已批准同意合肥—黄山—景德镇和浙江衢州的高速公路在离唐模3KM处和8KM处分别设置进出口和服务区,出入便捷。
5
唐模文化
〖唐模的祠堂文化〗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里,家族观念相当深刻,往往一个村落居住着一个家族或几个家族,他们大多建立自己的家庙,这种家庙一般称作“祠堂”,祠堂分为宗祠、支祠和家祠。在特别崇尚程朱理学的徽州,作为“申述根本返始之心,尽子孙孝情”的祠堂是祭祖、正俗、教化等事务的圣地,它集宗教、伦理道德、法律于一身,也是一个宗族最高权利的象征,每个宗族都会从族里推选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来担任族长。
祠堂除了用来供奉和祭祀祖先外,还具有多种用处,如各房子孙平时有办理婚、丧、寿、喜等大事时,便利用这些宽广的祠堂以作为活动之处,另外,族里要商议重要事务,也是在祠堂进行的。祠堂还是族长行使族权的地方,凡有违反族规,则在这里被教育和受到处罚,直至驱逐出本族,所以也可以说祠堂是封建道德的法庭,有的宗祠附设学校,族人子弟就在这里上学,正因为这样,祠堂建筑一般都比民宅规模大,质量好,有权势和财势的家族,他们很讲究祠堂的建造,高大的厅堂,精致的雕饰,上等的用材,成为这个家族光宗耀族的一种象征。
明清两代徽州就有大大小小祠堂达10000多座,现在各县村都还有数量可观的祠堂存在,有“中国水口园林第一村”之称的唐模村现存有一座许氏宗祠,被称为“徽歙祠堂的典型”,虽然祠堂在清太平天国年间毁于战火,已经不能看到全貌,但从它现存的遗址、建筑面积和规格上,我们依然可以看出它昔日的宏大规模,在中国古代,三、七为民间最大的数字,唐模这座初建于明代,清嘉庆年间重修的许氏宗祠就是按民间最大规格------三进七开间修建的,占地3000多平方米,由于祠堂是一村中首要建筑,因此在选址上非常注重风水,许氏宗祠的建造者就选中了檀干溪边的一块风水宝地,并在溪边修了一排石栏杆,石栏外见有一半月型石磅,建其石磅,一方面可以使水流弯曲而过,既美观,还能减少水流对祠堂沿河堤坝的冲击,另一方面,据说当时村中许姓和吴姓两个家族斗争很是厉害,许氏在祠堂前修这石栏,在风水理论上意为财运不外流。和别的徽州一些大祠堂相比,唐模许氏祠堂在建造上区分的更为严格。它按照不同的社会阶层来建造。许氏宗祠为家族的总祠,下面分为三个支祠,俗称“厅”其祠名分别为尚义堂、继善堂、骏惠堂,在唐模民间流传着一句谚语:“穿靴戴顶尚义堂,摇摇摆摆继善堂,草鞋麻履骏惠堂”在,这句谚语真实反映了唐模三座祠堂当时的经济和社会地位,尚义堂地位最高,是座官祠,继善堂次之,是座经商人家祠堂,骏惠堂地位最低,是普通老百姓的祠堂,在建造上,以官为主的尚义堂讲究肃穆和庄重,以商为主的继善堂讲究气势和规模,以农为主的骏惠堂就显得粗而简朴,从如此之细的分层建造上可以看出昔日的唐模许氏家族讲究社会地位和其经济实力。
祠堂,这一代表着古代社会家族权力象征的代言词,虽然离我们渐渐的远去,但是他所积累、沉淀深厚的古徽州民间文化,无论是徽州建筑风格、徽派雕刻还是某种意义上的
风水理论,都是我们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
〖唐模水口文化〗
水口是风水学中一个重要的要素,所谓“水口”,指水源所从出之洞口,在徽州村落建设中是一项重要设施,对绿化和生态环境优化有着典型的意义。清代的
《入地眼图说》卷7一节中说:“入山寻水口……凡水来处谓之天门,若来不见源流谓之天门开,水去处谓之地户,不见水去谓之地户闭,夫水本主财,门开则财来,户闭财用之不竭.”可知水口有两种:“一为水流入之处,一为水流出之处,前者要开敞,后者当封闭。徽州人之所以热衷于在村口建造水口,主要是因为受风水理论的影响,他们认为水是财富的象征,为了防止它外流就应该修建“水口”,将水留住,才会“户闭”则财用之不竭,水口多选于山脉转折,流水环绕的地方,此外在水口还会辅助建造些富于人文气息的建筑,以庙、亭、堤、桥、树为主,据说可以加深水口的锁匙气势。
唐模水口建于村东,既有水口,又有园林,形成了古徽州独特的具有代表性的水口园林,名为:檀干园。檀干溪和进村的古驿道穿园而过,河溪两岸数十株百年古树,浓荫蔽日,充分利用天然的湖山坡地,因地制宜,将山水、田野、村舍溶于一体,形成独特的皖南古村落的水口园林风格。檀干园的空间组织非常成功,整座园林,连同村落,恰是清奇诗篇,起承转合,余音袅袅。檀干园有起景、高潮、结景的
空间,主次分明。
檀干园选在唐模村口,利用造园时掘塘之土堆土为山,很少用石,在山上“桃堤种柳”,使檀干园达到“门楼合稼,廊庑连芸”的意境,又减少了人工造园的痕迹。檀干园的造园艺术正是反映了“贵自然”这一审美观点。同时,园内的景致与四周的百年古树,以及森郁的气氛,形成“全村同在画中居”的绝妙画面。园林建筑,提倡“宜简不宜繁,宜自然不宜雕斫”,这种传统的造园手法,在檀干园中得到最恰当的运用。
唐模水口以桥、堰作为关锁,以亭、庙、坊作为镇物,以古树、花草作为背景,这是古徽人在风水理论指导下经过千百年来精心营造而成的,反映了徽商在兴旺时期的环境意识和对物质及精神上的追求。整个水口建筑构思独特,自然景观优美,并与徽派园林、江南水街共同构成了人性化的人居条件,体现了天人合一,人与自认和谐共存的生存理念。檀干园独特的水口园林建筑。同时把园林作为乡村规划的有机部分加以综合考虑,又运用诗人画家意境,其造园手法之高,艺术之妙,堪称会派园林之典范。
6
保护开发
2004年11月,唐模景区由安徽省旅游集团控股经营后,不断加大投资力度,不断加快内部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步伐,2005年3月份以来,先后完成了檀干园清淤整治、许氏宗祠遗址恢复、水街避雨长廊维修、东停车场环境整治等工程。特别是2006年6月11日,时任安徽省书记郭金龙同志视察唐模后,景区又掀起了新一轮开发建设热潮,又相继完成了“三线地埋”、游客步道整治、水街改徽、避雨长廊延伸、尚义堂门楼恢复、西停车场以及游客接待中心等项目,这些项目的建设,大大提高了景区硬件设施。
在开发建设的同时,景区还注重文物的保护工作,实施旅游与文化深度结合,完成了太子唐拆迁重建、太子塘的恢复、许氏宗祠遗址深度恢复、天灯广场重建以及唐模祠堂群的保护(继善堂、铭德堂),同时还对许承尧故居后进进行维修恢复,为下一步“许承尧故居博物馆”对外开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两年来,唐模景区无论是在开发建设还是在保护方面,都作了积极努力,景区的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安徽旅游十大美丽乡村”、“中国乡村旅游飞燕奖最佳古村镇奖”等殊荣,同时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下一步,唐模景区将紧紧围绕省旅游集团“立足唐模,影响黄山”这一战略目标,实施旅游东向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快开发建设步伐,与法国政府合作建设独具一格的“唐模乡村度假酒店”、实施水街亮化工程,打造唐模夜游项目;创建“许承尧檀干博物馆”,展示底蕴厚重的徽州文化,开发电子导游,与国际旅游市场接轨,整合徽州老作坊旅游资源,打造别具特色的“明清商业街”。这些项目的实施和完成将使唐模的旅游资源得到充分发挥,并向游人展示一个崭新的唐模,同时也使景区完成从单一的游览型景区向集游览观光、休闲度假、生态养生于一体的复合型景区转变。
7
民俗风情
〖唐模碑帖〗
明末清初时期,是唐模经济和文化的鼎盛时期,经济繁荣,文风鼎盛。加上宋元以来有汇刻集帖的风气,唐模檀干园藏碑便在这种背景下修建汇集而成。镜亭碑刻始建于清初,是当时和后来文人雅士、社会名流鉴赏文会的地方。藏碑大小共18方,镌刻书法传神。中间部分小的98*57公分,6方,为朱熹、苏轼、倪元璐、赵孟頫
、文征明、查士标的书法真迹,都是草书。旁边12块较大,为米芾、蔡襄、黄庭坚、董其昌、祝枝山、罗洪先、罗牧、程京萼陈奕僖、八大山人的行书;陆一岳的篆书和郑簠的分书。它们连接竖立,镶嵌在“镜亭”的四壁。置身其中,见这长幅巨轴,笔走龙蛇,铁画银钩,就象置身于书法海洋,尽情赏读.根据现代书法家翁罔运考证,这里原来有王羲之的《兰亭序》的一块碑刻,字体是后来的书法家临摹的《兰亭序》黄绢本。但后来这块碑为什么就没有了呢?这也是有原因的。据考证,唐太宗酷爱王羲之的《兰亭序》及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的书法真迹,唐太宗死后全作陪葬品放入灵柩中去了,所以世上根本就没有王羲之的《兰亭序》真迹,这是中国书法史和书法界公认的。徽州人一向治学严谨,以遵守宁缺勿滥的原则,将这块碑刻剔除出碑刻群了。
如此高规格的碑刻群汇集在唐模,可见当时这里文风的强盛。如今开设有拓印碑文活动,朱熹、苏轼、祝枝山、黄庭坚等宋、元、明、清之名家十八块书法碑刻及拓碑。免费教您如何拓印名人书法真迹,亲自操作,并以最优惠的价格带走自己的“名人作品”。
〖祈福求缘〗
唐模景区在各个特色小景点中设有祈福活动,是按照中国人传统的福、禄、寿、喜观念设制,别具地方特色的民间剪纸,高龄老人亲自盖章,轻松愉快中获得唐模福缘,还可以得到一份特有的旅游纪念品。
〖民间习俗〗
徽州的一些特有的风俗习惯是徽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有些习俗各村各镇有别。但随着现代徽州人们观念的逐步转变,一些传统的习俗正在改变,正在淡去。值得庆幸的是,在唐模,我们还能看到这样一些习俗的留存。如果机遇好的话,还可看到或参与其中。
1、婚俗
这里婚嫁习俗严格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和“从一而终”的伦理观念。一般有九道程序:请媒、行聘、请期、搬行嫁、开脸、迎亲、拜堂、闹洞房、回门。徽州各县镇自然条件不尽相同,观念也有异,因而各地在程序和称呼上也有区别。唐模的婚俗也有其特点。男女长到成人,即有人上门说媒。她们从女家取得年庚八字送到男家,填上男方年庚八字,送给嫁命倌推算,看男女命上是否相合,相合方可婚配,俗称“合八字”。行聘俗称“送担”,女方接和后当天回礼,婚事即定。定亲后,由男方送定结婚日期通知女方,称“请期”。迎娶的前一天或当天早时,男方派人前往女宅搬行嫁。迎娶前夕,男家设有接亲酒席,媒人上座,诸亲友执事等依次入席。宴罢,由男女双方利市人在“红驾庚帖”上写明结婚时间。迎亲当天,由姑妈或舅妈用两根丝线把新娘额头的汗毛绞去谓之开脸,亦称拉面。
女嫁当天,由新郎亲自到女家迎娶。抵达女方门前,女家紧闭大门,要等新女婿从门缝中塞足了“米饭钱”、“尿布钱”之后,才打开大门。接着闺房内母女开始“哭嫁”,以示不忍分离。三声催亲爆竹一响,新娘出房上轿(现多用车)。到了男家门口,新娘须由新郎背进大门,意为日后夫妻反目,女方可以声称不是自己走上门来的。花轿落地即行拜堂礼。
闹洞房一般分为“撒帐”和“吵新人”两步进行,众人可任意与新人调笑取乐,插科打诨,常常闹得新媳妇狼狈不堪。
婚后第二天谒祠。第三天,新郎陪同新娘回拜岳父母,谓之“回门”。婚后第三、第四天请岳父母来女婿家作客,谓之“望朝”,第五、第六天新郎新娘再回门的习俗。
2、寿诞习俗
寿诞习俗是徽州人祈求多福多寿和避凶化吉美好愿望的一项庆祝活动,习惯上称“做生日”或“做寿”。一般以50岁为界,50岁以前称“做生日”,50岁以后称“做寿”。一般做九不做十,嫌十太满招损。10岁、20岁称“整生日”,要大宴亲朋,其它小生日称之为“长尾巴”,一般比较简单。歙俗(唐模亦然)10岁生日,由外公外婆或舅父舅母送米馃和衣服鞋帽以示庆贺;20岁生日,由岳母家赠送新鞋两双。三十而立,30岁生日开始自理,宴宾请客,以示荣耀。40岁生日一般不做,因为徽语“四”与“死”音同,不吉利。50岁生日,事业已成,子女婚嫁,于是儿女为父母庆寿,亲友贺寿,此乃“福寿荣华”,家业兴旺之际,故俗称50岁生日为“荣庆”。活满一个花甲,乃大喜之事,故60岁为大庆。两老同寿为“双寿”。祝寿以女婿为主,儿子儿媳陪衬。女婿要送六包寿礼,即一双寿鞋、一包枣栗、一对寿烛、一副对联,加上四斤猪肉和四斤寿面。亲朋除不送寿鞋和寿烛外,其余相同。祝寿之日,寿堂正中挂金色“寿”字,两边挂寿樟,座椅披红帷。早上吃鸡蛋茶、长寿面。下午拜寿,寿星身着吉服上座,先由长子夫妻奉施上寿,寿星离座走到堂前,向外敬天,向内敬地,然后回座。家人按长幼次序。先男后女成双成对,跪拜上寿。亲朋三鞠躬。晚上开桌吃寿酒,寿星本人不在正堂人席,找几个年岁相仿的老者作陪,在里堂另开一席。有钱人家还请戏班来唱戏祝寿。人生七十古来稀,活到70岁已是大喜大福之事,祝寿活动又更隆重,有的还合族同庆。
3、年俗
徽州人由于常年在外讨生活、经商或为官,难得几次团聚的机会,所以像过年这样的节日就显得尤为隆重了。由此传下了别有风味的过年风俗。
唐模人过年一般从“腊八”(农历十二月初八日)开始,家家户户打扫除,吃“腊八粥”。接着就是杀猪备年货。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为“小年”,家家张挂祖宗画像,迎祖过年。晚上,各家烧香点烛,拜送“灶神”上天呈善事。农历除夕“三十晚”,各家张贴春联,接“灶神”下界保平安,合家团聚“吃年饭”,然后守岁至夜12点,鸣放爆竹迎新年。正月初一为春节。清早,全家老小依长幼次序向祖容(祖宗画像)“拜年”,接着吃“利茶”、“长寿面”,男子出行拜谒宗洞。当天,人们见面互祝吉利,恭贺新年。初二,开始互相上门拜年,走访亲友。
4、丧葬习俗
徽州俗重风水,唐模更盛。旧时人到五六十岁就开始为自己准备“前程”(后事),备置棺木,请风水先生选取“风水宝地”作为葬身之所。并形成沐浴、停尸、报丧、守灵、治丧、家祭、送殡、安葬等礼仪程序。如果一直未寻到风水吉地,富家还停柩户外,盖厝屋藏棺,俗称“厝棺”。对于亡者的“走”,亲人是要“送一送”的,俗称“送终”。要求亡者的亲人,在其弥留之际的最后一息,都要在榻前,高声呼唤,直至咽气。咽气后,立即撤除床帐,以免亡魂笼罩在帐网之中不能超脱,并除去枕头,同时焚烧纸箱送行。然后给死者抹身,更换白色内衣,盖上白被单,用黄表纸覆面,在死者的脚边点上油灯(俗称“万年灯”)。然后发丧报讣。富贵人家入殓,先用丝棉裹扎尸身,剪开面部,再将“寿衣”层层套就,衣裤数量有“上九下七”(上穿九件衣服,下着七条裤子)、“上五下三”之分。穿前将“寿衣”给儿孙披一会儿,名为“焐衣衫”,再给死者穿上。人棺后,家属要给死者敬酒,然后在死者嘴里放上一枚铜钱,名曰“含口钱”,以便死者带到阴间去用。有的则是将少量糕点放人死者口内,这样死者在去丰都的路上就不会挨饿。入殓后,在灵柩前案桌上摆好果盒、烛台和香炉,家属及亲友一一焚香跪拜,嗣后,布置灵堂,悬挂孝子联和亲友挽幛挽联。死后至四十九日止,每隔七日一祭,俗称“做七”。“三七”为回呼日,焚烧纸扎衣着及用具。“七七”届满,要做孝子祭。死后百日祭坟。至周年再行祭扫,俗称“做周年”。出殡多由八人抬棺,棺上披大红毡,缚一只公鸡,子孙披麻带孝扶棺而行。沿途撒纸钱,意为过路钱。遇路口鸣爆竹,让死者认识归途。歙俗还有出殡先由抬棺人偷偷抬出家,亲人寻着灵柩后哭泣哀告,祈求死者回家主持家务。途中设案桌,供乡邻好友做“拦路祭”。人葬前,先请风水师选择墓地,如早先墓地已选好,便由风水师接山形“龙脉”挖出“金井”(即墓穴),往里面烧一些芝麻杆、豆杆和黄表纸。灵柩人穴后,宰杀公鸡,把鸡血淋在棺盖上,孝子向穴中灵柩敬酒,撒五谷。同时放爆竹、烧香焚纸,封土。徽州丧葬礼俗,表现出一种多种文化的沉积,既有原始信仰的思维,也有宗族礼仪的影响,还有宗教仪式参和。
古徽州的戏曲活动比较早,明代中秋已呈势头。歙人,嘉靖年官至兵部侍郎的汪道昆,就是一位杰出的剧作家。他虽身任武职,也作文,也写诗,尤擅长杂剧,著有《高唐梦》、《五湖游》、《洛水悲》等历史剧,在徽州一带上演盛行。进入清代,徽州的戏曲活动更是方兴未艾,其主要是与徽州的“处者以学,行者以商”,“商而兼出”,合商业资本和豪绅巨族于一身的思想有关,在发展徽商经济的同时,促进了戏曲文化的大发展,寓教于乐之中。
〖地方戏曲〗
徽剧的形成,是在徽腔与青阳腔结合的基础上,同乱弹、吹腔交流融合,并受昆腔的一定影响,才有了徽班与徽帮。当时著名的有庆升、彩庆、同庆、阳春等四个班社。清乾隆55年(公元1790年)四大徽班相继进京演出,轰动京师。后又于嘉庆、道光年间,同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相互影响,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吸收了一些民间曲调,逐渐形成相当完整的艺术风格和表演体系,演变为京剧。
唐模农家艺术团推出的民俗表演有:反映渔樵劳动生活艰辛的《渔翁戏蚌》;用来祈盼来年万事如意丰收发财的《跳财神》;祈求避祸驱邪的《钟馗舞》及反映民间生活风情的《柳翠娘》等。这些节目都是古徽州人民在劳动生活中创造的,放映的都是古徽州人们的艰辛劳动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它们也是最传统的徽剧,全剧没有对白,只有锣鼓伴奏和演员们的形体表演。形体表演浅显易懂,所以这种没有对白的戏剧并不影响观众理解演员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相反能给观众带来引人入胜和思想感情共鸣的效果。所以唐模的民俗表演节目一直是被游客所喜闻乐道的旅游项目。
〖茶馆风情〗
高阳茶道:独特的皖南风情,一品一饮中蕴含着高贵、典雅并交杂以民歌伴唱。茶艺表演小姐不仅向您展示古徽州的茶道,更体现出淳朴的徽州人的待客之道。同时,村姑们悠扬的黄梅戏唱腔伴随着黄山毛峰的阵阵茶香,从中您一定会得到独特的旅游体验。
8
旅游景点
〖同胞翰林坊〗
徽州古牌坊,被誉为为“古建三绝”之一,它与徽州古民居、古祠堂一样,为徽州的历史文化书写下了瑰丽多采的华采乐章。“天下牌坊数徽州,徽州牌坊一座半”,一个是指歙县的许国八角牌楼,规格最高,半个便是指唐模的“同胞翰林坊”。它建于清代康熙年间,是康熙皇帝为表彰唐模的两同胞兄弟而恩准建造的。这两同胞兄弟为唐模许氏家族许承宣、许承家,他们分别于康熙十五年和康熙二十四年考中进士,被康熙皇帝钦点为翰林,这在当时兄弟两同时考中进士十分罕见。牌坊为三间三楼四柱式,规格比较高。它高16米,宽9.6米。最上方有“恩荣”二字,是皇上恩赐荣耀的意思,它与有的牌坊上的“御旨”二字有区别,御旨是皇上不仅给造牌坊的权力,还给资金;而恩荣是皇上恩准建造一定规模的牌坊但得自己出钱。可见这牌坊是许氏兄弟自己出钱建的了。下有“圣朝都諌”四个字,圣指圣上,圣祖皇帝康熙;都为官级,翰林相当与现在的科学院院士,为都级官员;諌(读董音)就是谏的意思,只是用法上谏用于下级对上级,官员对皇上,而諌用于皇上对臣子。现在我们来看看它的雕刻,整个牌坊几乎都布满了精美的石雕。石柱之间刻有梅花,取“梅花香自苦寒来”的意思,表示同胞二人十年苦读考中进士的艰辛;四根石柱上刻有仙鹤祥云,意味着鹤啸九天、凌云壮志;下面横梁上分别刻有表示麒麟送子、鲤鱼跳龙门、喜鹊报喜的图案。两只狮子,其中雄师戏珠、雌狮与小狮嬉戏,极为传神,戏舞之状栩栩如生。
翰林院:朝廷掌管秘书、著作等办事机构,是为国家储备人才的最高官方部门;
庶吉士:在翰林院里优于文学、善于书法的进士;
修撰:掌管编修国史、皇帝实录的工作,作为考取状元的例授官职,相当于现在的副厅级领导干部。编修:工作性质同修撰,级别相当于现在的正县级领导干部。
〖檀干园〗
唐模村的主要特色为水口和园林景观,檀干园便是园林景色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建于清初,里面的亭台、水榭均根据杭州西湖的构造而建,所以又称“小西湖”。相传清初,唐模村有个有个叫许以诚的人,在全国拥有36家典当铺,非常富裕。他的70多岁老母亲一心向往有“人间天堂”之称的杭州西湖。但苦于山水阻隔、路途遥远,加上年老体衰,不能前往。许以诚便不惜出巨资,在这里挖塘筑坝、修亭造桥,模拟杭州西湖景致造出了小西湖,供母亲养老,遂了老母心愿,真是孝心可鉴,故而小西湖又有“孝子湖”的美誉。我们外面的檀干溪对应杭州的钱塘江,那边湖堤为苏堤的位置,镜亭对应湖心亭,到镜亭的小桥和堤表示玉带桥和白堤,真可谓是西湖的拷贝缩印版。据史料记载,原来镜亭北周围的坡上栽有许多高大的梅树和松树,南面山上更是有神祠和“列秀亭”等建筑,都在咸丰、同治年间被毁了。现存的只有原来的一半左右了。但这现在能见的建筑以及周围的山水、花木足以表现出唐模村独有的园林景色特点。也曾经有许多文人在此游览并留下佳句诗篇。
〖沙堤亭〗
沙堤亭造型独特,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八个角,故又名八角亭。此亭建于康熙年间,现属于省重点保护文物。它上下共三层,中空,上有回廊。因为它是一种镇风水的标志性建筑,不是用来攀高游玩的,所以没有上楼的楼梯。站在东面进村的路上可以看见“沙堤”二字出村时的西面可以看见“云路”二字,这都是分别蕴涵深意的:古时候唐模村有许多人在外经商、为官,逢年过节都衣锦还乡,村人为表示欢迎,往往在这亭前路上铺上一层黄沙,相当于现在隆重场合的红地毯。这条路又在溪边堤上,故名“沙堤”;出村离开时,踏在我们脚下的青石板路上,抬头望亭,便见“云路”二字,寄托从此将平步“青云”,步步高升的美好愿望。沙堤亭的独特造型可谓举世无双,全国原样就这一座。年,安徽省发生特大洪水,为感谢全国人民的无私捐助,特复制了此亭于北京陶然公元,取名“风雨同舟亭”,意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民族团结精神。步出沙堤亭,有一条青石板路,它是一种采自浙江的上乘石料——
“茶源石”铺筑而成。从这里一直到村西头的主街,都是采用这种石料铺路,共有天,这也寓意着唐模村学子经十年苦读,一朝中榜,走出村去,从此平步青云。如此精细严谨的建筑构思和建筑体系的完成,也可以反映出当时唐模村经济的繁荣、财力的富足和建造的艰辛。
〖老作坊杨柳依依〗
徽州老作坊是新近开辟的一个景点,紧临许承尧先生故居。它汇集了古徽州地区一些集体和家庭式作坊,如油坊、豆腐坊、布鞋坊。以及文房四宝的制造坊、茶叶加工坊等作坊,还有少数古朴的商铺。作坊内的所有加工设备都是按照古时候的相关模式和原理添置,制作工艺也是徽州传统手工工艺。
徽州老作坊在整体建筑上有着合理的功能布局和典雅的造型。主体建筑以木制结构为主,充分利用了青砖、古木和盆景、垂柳的搭配。它汇集了徽州建筑的精华,体现了深刻的徽州文化内涵,更是对徽州一些传统手工工艺的充分挖掘和展示。走在这样一条仿古街道上,看着人们加工忙碌着,似乎又看见徽商前期创业的艰辛。
老作坊内经营的业主,都是经过地方旅游管理部门严格考核管理的,在相关制作行业中可谓是行家里手,有着一定的手工工艺或专业技艺,甚至堪称“绝活”。
这样一个旅游景点落户唐模其实也是对历史的再现和延续。清末以前,唐模曾是联结徽州府东南部(现在的歙县)、屯溪及西边地区、黄山区的交通要道之一,来往行人较多,加上唐模就有许多在外的徽商,有商业传统,故而唐模以前本来就是一个商业村镇。现在从水街的古商店、酒肆就可见一斑。
旅游小提示:该景点规模较大,有很好的参与性和可观性,如有爱好还可以自己动手制作黄山毛峰茶之类的东东带回家。
〖水街〗
高阳桥连同建于其上的廊房现已改建成茶室,置身桥上,冲一盅黄山毛峰,边细细品茗,边浏览水街的景色,边欣赏旅游部门组织的歌舞或戏曲演唱,真是一种难得的享受。水街两岸分布着近百幢徽派民居和夹溪而建的街道市井。街上杂货店、百货店、油坊一应俱全,杏旗飘扬,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色彩。沿街筑有40余米长的避雨长廊,廊下临河设有“美人靠”,供人来往歇息聊天。映入眼帘的还有衣袖上卷在溪埠浣洗的村姑的倩影,以及声声入耳的捣衣槌声和她们相互用当地方言交谈的喁喁细语。“千门万户捣衣声”的意境,于今已十分难寻,闻之真如置身明清街市之中,顿惑古韵悠悠,乡情淳浓。这种平静祥和、朴素恬淡的生活给人以极大的安定感和无限的憧憬。
〖槐荫树〗
檀干园边有一棵已有400多年的古树。树端下部中空,犹如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在张口凝目,电视剧《天仙配》中为七仙女和董永开口做媒的槐荫树就是在此拍摄的。离树不远有一座“沙堤亭”,建于清康熙年间。此亭形式独特,亭分上下两层,上层中空,四边有虚阁,八个角的飞檐上各悬铁马飞铃,微风吹动,叮当作响。从不同角度看,每个平面均为八角,故又名“八角亭”。由“沙堤亭”前行便是同胞翰林石坊,为纪念清康熙钦点许承宣、许承家兄弟俩同入翰林而建,因其工丽典雅,雕刻精美,被誉为唐模的门户和象征。
〖镜亭〗
镜亭是全园的中心,四面环水,结构精巧。亭外留有石砌平台。亭柱有楹联曰:“春桃露春浓,荷云夏净,桂风秋馥,梅雪冬妍,地僻历俱忘,四序且凭花事告;看紫霞西耸,飞布东横,天马南驰,灵金北倚,山深人不觉,全村同在画中居。”全联格律谨严,意境高远,恰如其份地写出了“小西湖”的四时美景、山形地貌。亭内四壁用大理石建筑,上嵌历代名家书法长刻石貌。亭内四壁用大理石建筑,上嵌历代名家书法长刻石18块。当中6石较短,刻朱熹、苏轼、倪云路、赵孟頫、文征明、查士标6人的行草。旁12石较长,刻米芾、蔡襄、黄庭坚、董其昌、祝允明、罗洪先、罗牧、程京萼、陈亦禧、八大山人的行草书和陆岳的篆刻等,石质细腻,石刻精美,铁画银钩,龙蛇隐壁,气势恢宏。一室之内竟珍藏历代书法大家世擘之精品如此之多,简直像一个书法珍品的博物馆,可见徽商经济的繁荣和由此带来的文化昌盛。据悉十年动乱时期,此亭发作了牛栏,才使这些无价之宝幸免于难。
9
资质荣誉
唐模景区连续被评为:
1999年评为“安徽省文明旅游示范景区”;
2005年11月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村”的荣誉称号;
2006年12月被全国旅游质量评定委员会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2007年6月被建设部、文化部和国家文物总局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2007年11月被安徽省旅游局评为“安徽省十大美丽乡村”。
10
唐模交通
〖旅游线路〗
自驾车:通往黄山(屯溪)的高速公路有:徽杭高速、合铜黄高速、铜阜高速、沿江高速,“岩寺”出口约3公里即到唐模景区;
公交车:黄山(屯溪)----岩寺----唐模
歙县----岩寺-----唐模
在黄山(屯溪)、歙县均可坐出租至唐模30.00元、20.00元不等。
注:黄山通往全国各地大、中城市均有豪华大巴的班车。
11
唐模美食
【五城茶干】
徽州风味小吃。“五城茶干”是黄山传统特产,相传清乾隆皇帝下江南,偶尔得尝,曾赞不绝口。该茶干以配料讲究、制作精细、色香味美而著称。它是黄豆浆液过滤后,用传统方法紧压,加配料熬煮而成的。主要原配料有优质大豆、原酱、冰糖、香油、丁香、桂皮、大香等,含有植物蛋白质、还原糖等多种营养成分。“五城茶干”是品茗之佐餐,下酒之佳肴,其味美适口,老幼皆宜。过去因手工制作,市面上出售不多,现在休宁县粮油食品总公司下属厂采用先进技术,成批生产“龙湾”牌“五城茶干”。
【其他美食】
鱼咬羊 徽州裹粽 屯溪醉蟹甜酒酿 秤管糖徽州臭豆腐
歙县豆腐脑髓豆腐老鼠 徽州状元饭绿豆兜 芙蓉糕葛粉圆子
腊八豆腐 油煎毛豆腐 火焙豆腐
唐模门票价格:45元
12
历史名人
〖许家栻〗
许家栻(1892—1995)字伯龙,号樗翁,承尧长子。民国3年(1914年)毕业于北京高等法律学堂。历任成都高等法院审判厅、安庆地方法院、上海会审公厅推事,兰州、宜昌地方法院院长,武山县知事,上海特区地方法院刑庭庭长兼上海持志大学和东吴大学法学院教授等职。民国23年任福建高等法院厦门分院院长时,因追随胡汉民,同情蔡廷锴在福建建立人民政府,被国民党所忌而去职。民国25年在沪任律师,后出任歙县旅沪同乡会会长。关心乡梓福利事业,多次为赈济旱灾筹募面粉,为同乡调解纠纷,养生送死不遗余力。收集不少书画精品,一部分并入其父檀干书藏,建国后悉归国有。曾与围棋名流顾永如、魏海鸿、过惕生等人组成“丁丁棋社”。
〖许素玉〗
许素玉(1917——)女,字白珩,暨南大学教育系毕业。为旅台高层人士。历任《女青年》月刊社长、国民党中央团部干事、女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会执行委员、时代妇女社社长、国民党中央妇女运动委员会委员、阳明山党部主任委员、国民党台北市党部副主任委员。1978年11月出任国民党中央考核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任台湾中国社会福利事业协进会理事长。1963年起当选国民党九届、十届、十二届中央委员。曾编著《女青年往何处去》、《妇女与妇运》、《中华民族英雄传》等书。
〖许承尧〗
许承尧(1874—1946),单名芚,字际唐,一字芚公,号疑庵。室名“眠琴别(待续)圃”、“晋魏隋唐四十卷写经楼”等。
为近代著名诗人、方志学家、书法家、文物鉴赏家。自幼聪颖好学。十六岁为府庠生。二十一岁中光绪甲午科举人。曾师事著名学者汪宗沂先生(时掌紫阳书院)与同学黄宾虹、江鞠卣相交莫逆。1904年光绪甲辰,中进士点入翰林,为庶吉士。旋而告假南归,返歙创办新安中学堂、紫阳师范学堂。后因秘密组织旨在废除君主、推行新学的“黄社”而被人告发,遂辞去二校监督之职,回京销假。安徽巡抚冯煦奏称“皖南学务以皖歙最早,歙县兴学,则自许氏。”是以许承尧得以重入翰林院,任编修兼国史馆协修。辛亥革命后,应皖省督军柏文蔚之聘,任全省铁路督办,筹建芜(湖)屯(溪)铁路。不久,柏文蔚等讨袁失败,许遂去职。后随甘肃督军张广建入陇,先后任甘肃省府秘书长、甘凉道尹、兰州道尹、省政务厅长、渭川道尹等职。1924年辞官回京。同年由京返歙。自此绝迹仕途,息影家园,以著述终老。
许承尧一生刻意为诗,造诣深湛,其诗“初学长吉、义山,继乃由韩入杜,冀窥陶、阮。于宋亦取王半山、梅圣俞、陈简斋。明、清二代,时复旁撷。无偏嗜,故无嗜肖。”(《疑庵诗》自序)同时,他还深受龚自珍、黄遵宪的影响,主张走诗歌革命的道路。其诗思渊虑微,悲愤深广,表现了一个知识分子在民族灾难特别深重之时的爱国情怀。在艺术上,其诗托意渊微,别开生面,以科学知识入诗,以俗语、译词入诗,体现了“诗界革命”的精神和近代启蒙的气象。《光宣诗坛点将录》将他与周达(梅泉)合列为“地空星小霸王周通”,评曰:“疑庵诗,风骨高秀,意境老澹,皖中高手。”其诗集名《疑庵诗》,马其昶、陈宝琛曾为之作序,晚年经其手订,有十四卷本传世。1932年至1936年,他参与《安徽丛书》的编刊,后因抗日军兴,至六期而中止。1933年,先生倡议重修《歙县志》并被共推为总纂。经三年努力,始竣其事。该志凡十六卷,搜采广泛,考订精赅,为方志之杰构。许承尧在长期治学中,尤其在辞官返乡之后,主纂《歙县志》之余,博览群书,广事搜讨,赓续十余年,乃完成《歙事闲潭》。
承尧先生另撰有《疑庵文剩》、《疑庵随笔》、《疑庵藏书画录》、《疑庵日记》、《〈蕙音阁诗集〉评点》,辑有《新安佚诗辑》、《明季三遗民诗》等。在兴学方面,除前述新安中学堂、紫阳师范学堂外,还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助乃祖品三先生在村中创设敬宗小学、端则女校,开我徽女子入学读书之先河。
〖许承家〗
许承家,字师六,号来庵。康熙乙丑进士,为科会试钦定第六名授翰林院庶吉士,官编修。与许承家同为“皇清敕赠工科给事中、崇祀乡贤”许明贤之子,乡钦大宾候选知县许承宗之弟。
〖许承宣〗
许承宣,字力臣,号筠庵,康熙丙辰(公元1676年)进士。许承宣入仕后,有一段连升三级的佳话。据清代官职表《清史稿官职制》载,翰林院庶吉士官职为“七品”,属进士出身文林郎,职掌修史、著作、图书等事务。但许承宣仕途通畅,接二连三擢升。据牌坊所题文字记载:“康熙丙辰科会试第十六名授翰林院庶吉士改授工科给事中升本科掌印给事中。”从庶吉士改授工科(工部)给事中为‘七品’升‘从五品’,又升本科掌印给事中为‘正五品’。从新科进士出身的文林郎熬到工部给事中,按常规提升总须十余年光景。再升到工部侍郎、工部尚书时,人已年迈不善事务了。对许承宣的官场机遇,从康熙钦颁《清工部史纲·破诸侯》六部官员安排一则之中便可窥一斑。自唐以后,历代朝廷都设六部。即:吏、户、礼、刑、兵、工。有人曾对此六部权益用“富”、“贵”、“威”、“武”、“贫”、“贱”六字来作比喻。即“吏贵,户富,刑威,兵武,礼贫,工贱”云云。工部是掌管工匠、屯田、水利、交通等事务的机构。故封建虚荣观念认为工部地位较低贱。但在清康熙继位后,国初平定,是大兴土木、大搞建设的时机。基本建设须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工部掌管资金挥霍大权,地位虽贱,却是肥缺。同时,清工部的地位比其它朝代,有其特殊之别,实权多操纵在工科给事中之手。给事中管辖下,有基层厂所,如皇木厂、琉璃窑、营造所等。这些厂所又由工部四个司中的司员充当为“监”。每每工程与承包商估价后,工部有关各员,可例取二成“回扣”纳入私囊。一般工部官员都由满人担任。其它五部却是满、汉基本持平。五品给事中年俸禄不过一百六两纹银,再加上有限的车马出行费,供五品官家之排场用度及一家人生计,也较棘手。由于工部官员有额外回扣,并大有积余私建府邸宅园,而皇家宫阙却不能按质按期竣工。康熙后来觉察其中隐情,遂于乙丑年(公元1685年)颁《清工部吏纲·破诸侯》,对工部作了人事改革,规定“工部给事中由原十六名满员须充渗汉员四人”,一来充当监督,二来因康熙多次南巡,迷恋江南园林,用汉员便于征集江南工匠修皇家园林。因此有些江南人就被授任工部官员,许承宣也就被破格提升工科掌印给事中了。
〖许绍曾〗
许绍曾,字探梅,号林下老人,清咸丰歙县唐模人,官至兵部侍郎,喜为诗,通医道,精儿科,善画,以画梅著称。著有《林下人诗集》十二卷,《诗说》,《村诗评选》,《盛唐诗选》,《保赤心书》,《谈兵》,《禅机语录》,酒谱等,多数已轶。
13
免费信息
为致敬抗击疫情中全国医务工作者,景区自恢复运营之日起一年内,对全国医护工作者实行门票免费优惠政策。
优惠对象及内容:全国(含港澳台地区)医护工作者凭本人有效证件(医师证或护士证)及身份证原件,可享受黄山市所有A级景区门票免费优惠政策。
优惠时间:景区自恢复运营之日起一年内。
|